AP微观/宏观经济学学什么内容?5分率如何?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涵盖人类的经济活动,揭示了隐藏在复杂现实背后的简单法则。它不仅是一门解释社会现象的科学,还是改变社会的科学。
AP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分支。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问题,主要从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层面分析各类经济情况。
而微观经济学则聚焦于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主要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常见的经济现象。
AP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试卷形式相同:
选择题部分都是“五选一”的单选题,虽然考试时间并不短,但是留给检查的时间并不多。
自由问答题的题型基本都是简单问答为主,共三道大题,约20小题左右。每道小题同学们只需要直接写出答案,少部分题目需要做3句话以内的解释,没有作文题。
AP经济学的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10分钟(130分钟),是AP考试中,考试时间比较短的科目之一。
AP宏观经济学课程对英语的要求并不高,适合理工科、商科的学生。
学习内容主要包含基础经济学,考察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知能力、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经济学指标的计算能力。
课程内容
包含六个单元:
① 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分值占比5%-10%;
② 经济指标和商业周期,分值占比12-17%;
③ 国民收入与价格确定,分值占比17-27%;
④ 金融行业,分值占比18-23%;
⑤ 稳定政策的长期结果,分值占比20-30%;
⑥ 开放型经济——国际贸易和金融,分值占比10-13%。
考试安排
总时长:2小时10分钟
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包括60道多项选择题和3道自由回答题。
第一部分是多项选择题,共60题,时间限制为70分钟,占总成绩的66.65% 。这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模型的理解,以及解释特定经济情况的能力。有大约25%的选择题涉及数学分析或计算。
第二部分是自由回答题,包括3个问题,总时限为60分钟,占总成绩的33.35%。这部分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复杂经济问题的回答能力。
考试变化
2023年的AP宏观经济考试允许使用四则计算器,但仅限于具备基本加减乘除功能的四则计算器,不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或图形计算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在计算方面更加高效,而不是增加数学难度。
此外,考纲也经过了一些调整。M1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储蓄存款部分,包括储蓄市场存款账户。这意味着在M2的构成中,储蓄存款不再作为独立的项目列出。
另外,Unit 4中的货币政策内容也有所改动。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政策利率(policy rate),这是央行用来表示其货币政策立场的利率。
此外,课程中还增加了对储备有限的经济体和储备充足的经济体之间差异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引入了备用市场(reserve market)的新图表。
AP微观经济学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原理,重点涵盖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结构、要素市场和市场失灵等相关理论。
课程内容
考试内容划分为六个主要单元,每个单元的权重不同,具体如下:
① 基本经济学概念,占12%-15%的分值。
② 供求关系,占20%-25%的分值。
③ 生产、成本和完全竞争模式,占22%-25%的分值。
④ 不完全竞争,占15%-22%的分值。
⑤ 要素市场,占10%-13%的分值。
⑥ 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占8%-13%的分值。
在这些单元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特别关注,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效用、需求法则背后的原因以及边际效用分析。
考试安排
总时长:2小时10分钟,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多项选择题,共60题,限时70分钟,占总成绩的66.65%。
多项选择题旨在评估学生对经济原理和模型的理解,以及解释给定经济情况和判断特定经济情况的能力。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多项选择题会涉及数学分析或计算。
第二部分是自由回答题,包括3个问题,总时限为60分钟,占总成绩的33.35%。自由回答题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包括长问答题(10分)、简答题(5分)和另一道简答题(5分)。
考试不允许携带计算器,也不提供草稿纸。
上一篇:AP考完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取消或者重考成绩对申请有影响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