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数学AA/AI、母语A(or语言B)、经济
SL:语言B(or母语A)、物理/化学、任意二外
3.喜欢不带感情色彩地将逻辑分析运用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中去
这种学科搭配是社科学生中最常见的了。大家一开始入学IB的时候,没有想好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是十分正常的,而这种学科搭配的方式可以助力很多学科的申请,各种类型的社科学生选择这种学科组合其实都十分合适,限制很小。(因为毕竟大多数社科都是需要数学的)
并且,这种搭配也保证了一定的难度,大学招生官也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得分数更有竞争力。
HL:中文A(or英文A)、英语B(or中文B)、历史
SL:数学AI、化学、任意二外
适合申请学科:数学含量较少、更注重定性分析的社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传播学、新闻学
这种学科的组合同样也非常常见。对于非常清楚自己的专业会偏人文的社会科学学生,非常建议这样选择,因为这样的选择使得数学和科学的难度降低,就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喜爱、擅长的人文类学科中去了。
同时,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方式轻松哦,虽然它降低了数理的难度,但是两门语言和历史对于写作、分析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也需要阅读、分析大量文献。并且在考试的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写成文章,所以“手速”也就是书写速度需要很快,不然会写不完。小编每次考完这些人文类的考试之后,都觉得手快要断了。
HL:数学AA/AI、生物、心理
SL:母语A、语言B、化学
2.愿意在实验室中做研究(不过区别于自然科学,这里的实验对象是“人”)
适合申请学科: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行为经济学等等交叉学科
疫情这些年来,愿意学习社科与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心理、神经科学这一块,在大多数大学中这一交叉学科是算社科的,所以我也列在这里。
虽然名为社科,但是心理等认知科学的学生需要非常扎实的生物基础、数学基础。所以非常推荐大家在HL中选择数学、生物、和心理(如果学校有开设的话),同时SL再选择一门化学。
这样选择的好处在于基础非常扎实,既对于生物层面有深入的了解,又对于较靠近“人”的方向有了认识。同时,这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方便本科、甚至高中期间进实验室做一些科研项目。
HL:语言B、经济(or你想要申请的社科)、物理/化学/生物
SL:数学AA、语言A、任意二外
其实这种选择方式虽然看着奇怪,真正这样选的同学也不少。毕竟大家在高中时期,有很多喜欢、擅长的学科,而不仅仅局限于要申请的专业,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比如小编身边的A同学,除了申请的社科专业外,还对天文十分热爱(并不打算专业发展,只是爱好者),所以就选择了社科和物理作为HL学科,也规避了不那么擅长的数学,既学到了想要学的天文知识,在社科专业方向也丝毫没有落下。
甚至,正是因为“天文”这一在社科学生中并不常见的兴趣爱好,使A同学申请到了美本t30的一所学校。
HL:历史、语言A、视觉艺术/音乐
SL:数学AA、语言B、物理
看了上面的搭配,觉得没有一项适合你?那恭喜你,或许可以试试这种方案。如果你是一个精力充沛,对很多事物有着兴趣、且愿意去探索的同学,那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案。三门HL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方向,有历史、文学和艺术,理科虽然是SL,但是AA SL和物理的组合也扩展了视野,这样的同学显得非常全面发展,是藤校通常会青睐的选课。
不过这样的选择也使拿分相对稍微困难一些,所以不要仅仅因为要冲藤才去选择,还是要自己真的感兴趣再选择哦~
以上5种方案,都是根据我个人看到过的很多IB学生的选课得出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大家打开IB选课的思路~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模版,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真正擅长、热爱的去做选择,毕竟真正热爱的学科也更容易专注地学习。希望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咨询
